雖名為慶合府重慶大排檔,但這家川菜館子卻并非路邊的大排檔風格,反而將這座山城過去的建筑元素融入到了裝修風格中,與楊記隆府有異曲同工之處。
與沿街當?shù)赖氖掣啾龋瑧c合府的位置有些另辟蹊徑。進入就餐區(qū)域前,需要從臨街車庫入口邁進。沿著慶合府打造的文化長廊向前,吊腳樓、古城門、綠植木樓等元素為空曠的車庫走廊增添了不少趣味,大門口門額上,用黑底金字的牌匾寫著“重慶大排檔”幾個大字。就餐區(qū)域的木桌木椅,以及以字畫作為隔斷的做法,使得就餐環(huán)境頗為雅致。
慶合府將自己定位到大排檔,實則只取大排檔的菜式,未留其風格。重慶的大排檔原是路邊攤為主,鍋灶便置于路邊,旁邊的擺放著食材、調(diào)料,食客先點現(xiàn)做,餐桌擺放在簡易的塑料棚內(nèi),菜式多以爆炒為主。如今城市內(nèi)的大排檔早已落寞,而那時大排檔中必點的辣子雞、火爆肥腸、香辣龍蝦等宵夜下酒好菜,則保留了下來。
但慶合府并非只是大排檔口味的延續(xù),而是將各類菜式進行了一定改良。慶合府的辣子雞一改油鍋爆炒雞丁的做法,而是控制了過大的火候與炒制的時間。爆炒的時間縮短,雞肉的水分得不到完全的蒸發(fā),辣子雞的雞肉口感便是外酥里嫩,還單獨配上了麻花一同炒制。這一做法并非當?shù)厝说南矏?,雞肉不夠干或水氣較重會降低雞肉的嚼勁,但麻辣的程度更適合外地游客的口味,是改良版辣子雞。水煮魚又以牛油取代植物油,濃香麻辣有余,但久食易膩。
與普通的家常川菜館或江湖菜館不同,慶合府還極為重視擺盤及菜式的造型。例如宮保蝦球使用木質(zhì)餐盤為托底,用竹編圍合,仿似一搜小船,竹編之下甚至擺放著小魚缸,金魚在內(nèi)游動。而其他餐具也多種多樣,瓷器的、石鍋的、木質(zhì)的,不同的菜式配以不同的餐具裝盛,層次感極強。
作為體驗重慶飲食文化之地,慶合府的口味相對楊記隆府而言,重油重辣之意更減,適合外地游客前往品嘗,既能體驗到川菜的麻辣之味,又不至于辣不下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