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大附中是海淀區(qū)學業(yè)較為輕松的明星中學,近幾年進行了多項改革,其辦學理念頗具特點。2013年北大附中發(fā)生了重要轉型,原有的單元結構進一步升級為學院、書院制,行知、元培、博雅、道爾頓四大學院橫空出世,學校正式轉型為走課、學分制完全中學。目前新式辦學理念只在“高中部分”得以實現(xiàn),不過其初中教學也受到影響,因此推薦小升初家長一并了解北附高中部的理念和管理方式,這關系到子女未來的求學生涯。
在2016和2017年的中考中,北大附中文化課平均分均列海淀區(qū)第四,通常在摸底考試中表現(xiàn)“更糟”,多次排在六名開外,這些表現(xiàn)與學校教學方式有很大關系。北大附中并不會針對應試能力進行過多職業(yè)化培訓。北附初一、初二學業(yè)并不繁重,除教委規(guī)定的課程外學校還會加入心理、綜合實踐、生理健康、興趣選修等科目。初三階段雖然會停授特設學科集中安排復習,但在不少家長眼中,北大附中的中考備考期依然偏短、應試訓練也不夠充足,在考題難度大的情況下,這些“缺憾”會體現(xiàn)得更為明顯。
北大附中初中部并不推崇培養(yǎng)學生的競賽水平,近幾年其教學理念有與高中部接軌的趨勢。課堂、作業(yè)、試題都較為偏向開放性問題,要求學生具有一定分析、規(guī)劃、檢索、材料解讀能力。這在教學大綱中能得到充分體現(xiàn):地理、歷史、生物、政治科目的考核可由論文替代筆試,物理、化學課程中也要求學生自己設計探究性實驗。北大附中高中階段注重自學,初中階部重能力、輕應試的教育方法似乎可以“諒解”。
不少小學家長對北大附中“元培班”投入了很多精力,元培班的設計理念與人大附中早培班、清華附中優(yōu)才龍班非常相似,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。以2015年為例,37初三學生不經(jīng)中考直升本部高中元培書院,隨后又有13名學生被補錄,他們得以將更多精力用于學習高中知識。此后每年約有50名學生能夠搭上這班“順風車”,除規(guī)避中考外,北大附中元培班還被普遍認為能夠得到政策傾斜,與其它學校重點班相比會有更多機會直通北京大學。元培生的水平也飽受質疑,首屆學生曾在未經(jīng)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參加一摸考試,平均水平約在500分左右,低于重點中學實驗班。不過以此來看北大附中的教育水平其實非常突出,近3年來其中考成績均由未能入選元培班的非一流學生貢獻,牛校稱號實至名歸。
北大附中有充足的課余活動。魔方社經(jīng)常組織旅游,每年有二十多個項目可供申請。與101中學的不同之處是魔方社還會舉辦一些競賽項目,要求學生們分組合作,經(jīng)調研后以PPT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論文成果,不少學生表示自己受到了良好的鍛煉。從課余活動來看,北大附中氣氛輕松,不過這僅限于普通班,直通高中元培的牛娃通常要20:00才會放學。普通班在16:30就會“打烊收工”,周五的放學時間則提前到15:05。不少學生會在課余時間用來自習,而貪玩的學童很容易掉隊,北大附中能培養(yǎng)出能力出眾的學子,不過這需要很強的自覺性和自律性。
北大附中本部并不招收特長生,每年公辦寄宿招生數(shù)量約在80名左右,登記入學人數(shù)約為40人。點招途徑為附中組織的“閱讀班”,近幾年班級內部淘汰率不算太高,成功入選便可進入元培班,目前初中部是以“實驗班”來命名。家長也可關注優(yōu)資、博雅、樂學大成等培訓機構,閱讀班的招生路徑不是非常精確。此外,北大附中較為看重學生體質、競賽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