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慶市內(nèi)火鍋店兩萬多家,遍布大街小巷,但能像麥香園這樣維持二十年如一日穩(wěn)定出品的卻屈指可數(shù)??v觀多個機構多年來評選的“重慶火鍋50強”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麥香園不僅一個不落,而且在每次評選中都位居前列,霸主地位可見一斑。
麥香園位于沙坪壩沙南街邊,20多年來周圍眾多老店早已搬遷或拆除,但麥香園卻在原處穩(wěn)穩(wěn)扎根,成為無數(shù)周邊居民口中“小時候的味道”。與許多新開的火鍋店相較,麥香園既沒有充滿特色的就餐環(huán)境,也沒有細致入微的店家服務,但確是實實在在吃火鍋的地方。不管是本地居民,還是外來游客,都可以在這里品嘗到一餐正宗的重慶火鍋。
鍋底和菜品是火鍋最重要的兩個部分,麥香園也正是憑借上乘的鍋底和菜品傲視群雄。鍋底至今仍堅守著20多年前的手工制法,牛油紅鍋將上乘牛板油熬化,再加入重慶石柱紅辣椒、茂汶花椒和豆瓣等數(shù)十種調(diào)料炒制而成。上桌的湯底色澤偏暗,脂香醇厚但不辛辣,就算不嗜辣的食客也可無負擔享用。
重慶人素來對鴛鴦鍋“充滿敵意”,“不吃鴛鴦鍋是對火鍋最大的尊重”、“在重慶吃鴛鴦鍋會被人瞧不起”等戲謔說法更是成為重慶旅游攻略的金玉良言。雖然現(xiàn)實情況遠沒有這樣夸張,但不吃清湯鍋確是大部分重慶人的真實寫照。也正因為本地人對清湯鍋的不待見,導致了重慶火鍋的清湯鍋水平普遍不高,難能可貴的是,麥香園在清湯鍋方面依舊可圈可點。目前店內(nèi)供應有雞湯和甲魚湯兩種白湯鍋底,均由相應食材熬制多時,湯味鮮美,不管是直接喝湯還是燙煮蔬菜都相當不錯。
如果說鍋底味道代表的是火鍋店的基本功,那菜品質量便是店家用心程度的最好體現(xiàn)。作為老字號的麥香園不僅內(nèi)功扎實,每日的菜品也頗為用心。毛肚、鴨腸、牛肉等鮮貨每日屠場直送,食材的等級質量、新鮮度、處理程度和豐富度都稱得上優(yōu)質,而店家的處理同樣沒有絲毫馬虎,肉類食材改刀整齊,食材的形狀和大小接近統(tǒng)一,內(nèi)臟菜品清洗細致,沒有任何異味。
毛肚是重慶火鍋最具代表性的菜品,作為第一批入鍋食材再合適不過。麥香園選用的新鮮毛肚色澤灰暗,表面顆粒明顯,品質優(yōu)于大部分老店。許多第一次品嘗川渝火鍋的食客都對毛肚充滿好奇,其實毛肚來源于牛的胃部,牛為反芻動物,共有瘤胃、網(wǎng)胃、瓣胃和皺胃四個子胃,四個子胃產(chǎn)生的食材不同,口感也不盡相同。其中最常見的毛肚來自于瘤胃,口感最為彈韌;常用來做鹵料的金錢肚是網(wǎng)胃的一部分,口感比毛肚更脆更厚實;千層肚也叫牛百葉,來源于瓣胃,和毛肚一樣,也經(jīng)常被用作火鍋燙料;第四個皺胃一般則用于燉或者熘。
鴨腸、鵝腸也是必點餐品,兩種食材質地單薄,可用筷子夾住燙涮,待其縮小卷曲便可起鍋入碟。除了毛肚、鴨腸這幾道經(jīng)典菜,店家每年還會新增1-2道時下最火的菜品以滿足食客口味。澳洲肥牛選用的是M5-M7級別的澳洲和牛,食材品質優(yōu)良,肉片肥瘦得宜。銀鱈魚肉質細膩嫩滑,最好放在漏勺中燙煮,以免魚肉破碎。古鎮(zhèn)麻花燙煮10分鐘后口感軟綿實在,與平時嘗到的干香酥脆完全不同,部分食客還喜歡外軟內(nèi)脆的狀態(tài),只讓其在鍋中輕煮3-5分鐘。炸牛奶小吃也是人氣頗高,牛奶表面已炸至金黃,內(nèi)里則依然是白色固狀,奶香味濃郁。
麥香園火鍋第一家銀石天香店開業(yè)于1995年,經(jīng)過多次重裝,店面內(nèi)外絲毫不顯老舊,紅黑相搭的主色調(diào)頗有時尚感。不過,餐桌間距稍窄,就餐私密性較差,店內(nèi)也未設包間,可能無法滿足高端商務宴請。銀石四季和銀石夏庭兩家新店開業(yè)也有多年,環(huán)境優(yōu)于老店,但菜品價格也比老店稍高。重慶火鍋麻辣鮮香,食用時香味也隨著熱氣沸騰到了空氣中,吃完后身上或多或少都會留下“火鍋味”,但麥香園幾個門店通風順暢,殘留在衣服上的味道相當溫柔。三個店服務人員訓練有素,統(tǒng)一身著白黑西裝,點單時會對招牌菜品做詳細說明,就餐全程微笑有禮,服務水準不錯。